春节前夕,市民李明宇从绵阳城区返回盐亭老家,一路上,他感觉开车更加踏实安心了:“这段路过去的夜光标识形同虚设,旁边的大货车又多、行驶又快,开车需要特别小心。现在改善很大,我再也不怕开夜路了,回老家的路上添了一份安全感?!?/span>
李明宇所说的这段路,是G245国道盐亭至富驿段。过去,道路反光标识不亮、路面标线模糊,夜间行车困难。去年1月29日,“辣1度”对该路段存在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了报道,随后,盐亭县相关部门立即整改。
G245国道盐亭至富驿段的改变,是这一年来,绵阳以舆论监督为利剑、助力城市安全感稳步提升的缩影。这一年,绵阳因舆论监督工作,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嬗变——
发现问题准确拓展城市安全“宽度”
时间回到2022年1月27日,全市重点工作部署会议要求,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会议之后,绵阳日报社舆论监督品牌栏目“辣1度”对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消防燃气安全、城乡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摸排,曝光了一个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痛点”:《墙体开裂、违规搭建……这样的自建房太危险,但他们住了很多年!》《“就快修了”“在往上报”成相关部门口头禅!三台这两条路安全隐患何时消?》《山体滑坡威胁绵江路龙门段!6年“观察通行”,还要“观察”多久?》……记者们深入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多角度直击群众的“急难愁盼”,发出媒体声音。截至目前,“辣1度”已刊发稿件150余篇。
“我们通过全媒体平台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广泛'求监督'。接到群众线索后,立刻派记者前往现场实地调查,要求直击顽疾,并以最快速度回稿。”“辣1度”栏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来,栏目新闻报道在群众中反响强烈,不少市民投诉、反映、建议,借助“辣1度”平台,成为了关注城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情报员”。
解决问题及时加快城市安全“速度”
曝光不是目的,推动相关部门积极回应、迅速整改才是关键。
2022年1月24日,“辣1度”刊发《3年死6人伤3人 国道247三台段“事故弯”何日能消?》报道推出几天后,记者再次到现场探访,发现路面已增设多处停车让行标志、限速标识等,并施划非机动车道和震荡标线,交通安全系数大大提升。当地村民感慨道,“现在过马路,心里踏实得多了!”
2022年2月8日,记者回访梓潼石牛镇清华村和长卿镇灵童村路口,看到红绿灯已安装完成,双向路面也增设了减速带和限速标识。“有了红绿灯,这个路口改变太大了,为政府的工作效率点赞。”清华村村民连连点赞。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涪城区平政河(平政九队至高水四队段),原先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护栏已经整改,河堤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梓潼县境内G347国道与梓盐路交会口,原先的滑坡坡面被水泥墙面取代,边坡裂缝处也已修整完成,道路一侧安装上了崭新的波形护栏;科技城新区上马·望蜀苑燃气安全问题得到整改,14家餐饮店安装了燃气报警装置;安州区花荄镇罗胜街北段,破损的路面得到修复……
群众点赞认可加深城市安全“深度”
安全是生命之本,更是幸福之源。春节前夕,市民李明宇从绵阳城区返回老家盐亭富驿,发现老家那条以前连老司机都有点惧怕的老路,现在新增了不少警示标牌和多个反光标贴,路面上的道路标线也焕然一新,“回老家的路上添了一份安全感。”他说。
江油市民王勤也为这一份看得见的“安全感”点赞,“以前,家附近的农贸市场里消防栓都过期了,还在用,电瓶车随处乱充电,隐患大得很。曝光后,有关部门和市场主体立即整改,整个市场的消防设施和管理制度都进行了升级,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心里踏实多了?!?/span>
在“辣1度”后台,可以看到不少市民留言,为城市的安全生产工作点赞,职能部门对此感触颇深:“舆论监督倒逼我们加大整治力度,有力推动了问题的有效解决。长此以往,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会越来越高,我们的城市也会越来越好。”
(绵报融媒实习记者 曾晨 文/图)
编辑: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