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民生大事,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好事却常常受阻:居民诉求五花八门、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第一步工作就“卡壳”。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近日,记者通过实地探访涪城区凯厦花园小区,找到了答案。
走进凯厦花园小区记者看到,绿化、停车、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都进行了全方位改造,4000多人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洋溢着幸福的小区,让人无法想象“它”建于1997年,已经28岁。
一直以来,因基础设施不齐全、缺失等情况,小区遇到雨天就积水,不少居民家中的水管也出现老化锈蚀、堵塞漏水的情况,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2021年,小区列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前期,涪城区征地拆迁与旧城改造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旧改中心)联合街道和我们社区在小区内开展入户摸排宣讲政策、征集民意?!蔽魃缴缜游岣敝魅瓮蛄樯埽惴赫髑笠饧?,最初居民同意率只有60%。
“改造要挖地面,影响休息”“家里有老人居住,施工噪声大”“房子出租了,施工影响我收租金”……不同意的原因不尽相同,导致旧改工程无法推进。
对此,第一步就是做足政策沟通工作?!巴ü谔⑷牖?、开‘坝坝会’等,让居民对改造内容、改造时间、改造效果有清楚的认识。”说起改造初期入户的场景,万力告诉记者,光是“坝坝会”都开了10多次。
随后,旧改中心、街道、社区组成工作专班,挨家挨户深入了解居民实际需求,聚焦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抵触,到慢慢听进去了改造政策以及建议,最终同意率达到90%,比最初整整提升了30%。
解决了入场“拦”,如何让改造持续推进?工作专班使出了招:推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热心居民组成“居民监督小组”,实实在在参与旧改;居民可随时将旧改中的问题,向工作专班反馈,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探望高龄及独居老人,帮助其购买生活用品……
2024年底,小区改造结束,基础设施焕然一新,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雨季积水、路面坑洼不平等问题,小区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在涪城区,类似于凯厦花园小区这种“上门+上劲+上心”的模式,也辐射到其他旧改小区。虹高小区就是其中一个。
小区楼上居民归属工区街道绵州社区,楼下商铺归属城郊街道高水社区,商户担心旧改影响生意,一直不同意入场施工。
按照“上门+上劲+上心”的模式,在尽可能保证商铺经营的情况下,旧改中心和街道社区牵头,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业主代表、商家代表,进行多次协调,确定进场改造时间。2023年10月小区改造结束,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室内漏水、路面坑洼、管网堵塞等问题,各方需求都得到妥善处理。
“工程结束,但工作还要继续?!备⒊乔鞯夭鹎ㄓ刖沙歉脑旆裰行墓ぷ魅嗽碧锛谚そ樯?,小区旧改结束后,旧改中心还会推行工程质量回访与保修制度,明确保修范围、时限及联系方式。同时,配合街道、社区,引导小区自治组织“一本账”统筹小区内停车、广告、社区运营增值服务收益,探索微利可持续模式,实现小区自治、物业管理、社区治理“一盘棋”。
编辑:站点管理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