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如繁星闪耀,2.3万余个志愿服务项目次第开花,1107.3万小时爱心奉献汇成星河……这一组跃动的数字,勾勒出我市日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更加规范的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壮大的志愿服务力量和持续升温的志愿服务活动。
每逢暑假,仙海区社区“儿童之家”总是荡漾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志愿者们化身“暑期导师”,带领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触摸文明,在街头实践中感悟责任,在劳动成果展示时绽放笑靥。
进入寒冬,经开区鹤翔社区的“暖阳行动”准时启幕。银发理发师、爱心帮厨队、清洁志愿组穿梭在楼宇间,为特殊困难群体送上冬日温情。新春佳节的人潮中,文旅场所的“红马甲”们以专业服务护航节日祥和,让志愿红成为最温暖的年节底色。
这只是我市志愿者服务的一个缩影。在绵阳,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自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全市志愿服务阵地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健全,品牌化、项目化水平日益提升,立足基层实际、满足群众所需。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游仙区韩家脊社区聚焦当前老龄化现状,以社区为平台,按照“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联合社区爱心商家、企业和社会组织构建养老服务联盟,为社区老年人特别是残疾老人、空巢老人等提供上门服务、定期走访、节日慰问等多样化服务。
在其他众多领域,全市各地专业社工力量携手各地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关爱未成年人、关爱新就业群体、城乡社区发展、社会救助、就业援助、纠纷调解等多个方面,持续为各类群体解决难题、提供援助。
去年以来,全市各地以社工站为依托,创新“社工+志愿”模式,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力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通过联培联训、项目合作等方式,为志愿服务注入专业化管理和力量,全力提升各地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目前,全市1191名注册社工持续加强与镇街、社区(村)等基层一线的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群众专业化水平,全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优质化的服务。
近日,记者了解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心沐计划”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以“大手牵小手、平安齐步走”为主题,以家校共建、携手共育为依托,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全力增强青少年儿童安全法治、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和身心健康,营造培育学生、带动家庭、影响社会、共创平安的基层治理新生态。项目先后获得了“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国百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北川羌族自治县“心沐计划”志愿服务项目折射出我市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多样化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全市各地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士等人群,突出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常态化开展了一批邻里守望、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关爱老幼等惠民生、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培育了“心沐计划”“绵Young”“检护明天 未你而来”“健康下基层 情暖千万家”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推动了志愿服务活动以点带面全面开展。
“涓涓细流成江海,爱心传递暖你我。踏上新征程,‘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发展面临新任务、新要求,担负着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使命。”市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绵阳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发挥更大作用,为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绵阳图景注入活力、增添温度。
编辑:站点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