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清晨六点,当第一缕阳光掠过绵阳盐亭县的官顶山,黄甸镇四川西牛山农牧有限公司智能养殖牛场里自动化饲料喂养系统已开始运转。1000余头西门塔尔牛在簌簌的饲料投喂声中醒来,它们的“智能管家”——监管系统也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不需要人工过多打扰,牛只管吃、睡和长肉?!奔际踉比沃局缸攀只说募嗫仄了?。在他身后,半封闭的4间牛舍里,每头牛被栅栏隔开住上单间,门口的水帘确保舒适恒温的居住环境,地下的刮粪机正在自动将粪便送进干湿分离区。
这个曾以传统散养闻名的川北养殖重镇,正悄然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牛住上了单间、水帘系统让牛舍舒适恒温、智能饲喂系统让牛吃上了定制“营养餐”、智慧监管系统成为“牛管家”……
养牛这一“脏活儿”“累活儿”,在智能创新的加持下,成了“科技活儿”。而这些都离不开盐亭在农业上的“破圈”创新。
作为盐亭的经典佳肴,黄牛肉一直享誉川内外,但在智慧农业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因智能化养殖成本高,盐亭黄牛鲜有涉足。
“当时整个绵阳都很少有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养殖企业,懂智能化的不懂养牛,懂养牛的不懂智能化。”四川西牛山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宗涛回忆,想用科技服务养殖,就只能跨界学习、自主创新。
为了让牛住得好、吃得好、长得好,所有的智能化系统都必须基于大量的考察学习。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6月,刘宗涛与同伴前往广东、内蒙古等地进行考察,深入牛舍,学习智能化养牛?!氨热缤ǚ?、卫生、饲喂等,我们都是以全新的设计思路,实现从传统养殖到智能养殖的迭代升级?!蹦壳?,该公司各生产环节实现了高效协同运转,已成为盐亭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养殖场。
这场静悄悄的“智慧革命”也正在改变当地的农业生态。养殖场与周边农户签订青储玉米订单,带动连片种植基地3000多亩;粪便干湿分离区每年为盐亭果园提供养料;养殖综合效益得以提升,辐射带动周边180户村民增收。
刚来养殖场工作没多久的村民赵旗福深有感触。“农忙的时候我就去种牧草、种庄稼,农闲的时候我就过来当工人,每天只需要定时定点打扫牛舍,比在外头打工轻松不少呢。”
夜幕降临,牛舍渐入静谧。当被问及转型心得时,刘宗涛望向正在“打鼾”的牛儿们,“种养行业干成事不容易,但我们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跟着时代向‘新’发展,自然乐在其中?!彼?,后续将与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深度合作,将大兴黄牛与西门塔尔牛合育新品种,同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牛,实现共同致富。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盐亭与智慧农业相关的养殖企业总量已达135家,年营业额达到30亿余元。盐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智慧农业建设,推动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人才振兴,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
记者手记黄土地很古老,黄土地也很“新”。站在牛舍的走廊上,采访本被消毒雾气吹得哗哗作响,鼻腔里没有预想中的刺鼻气味,反而萦绕着青贮饲料的淡淡酸甜。
在传统认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业的宿命式注脚,但在时代的浪潮下,越来越多跨界者将“新”与“智慧”写在这片土地上。比如这家养殖场的负责人刘宗涛,这位曾经连物联网概念都说不清的建筑公司老板,现在说起智能养殖头头是道,不仅思考到生产技术与生产链条的革新,还能联系起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行道路上的挑战:智慧农业前景广阔,但在技术、成本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攻克的难题,还需各方携手共进,坚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让农业现代化大有可为。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杨沐琪 张瀚巍 文)
编辑:站点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