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四川进入抢收抢种的“双抢”时节,农业生产用水进入高峰期。绵阳等地加紧推进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确保灌区农业生产用水需求。5月12日、13日的央视《24小时》《朝闻天下》等栏目,相继关注绵阳的做法和成效。
近段时间,位于四川绵阳境内的武都引水工程高高分支渠,经过渠道加宽、翻新、增设提灌设施等改造后顺利实现通水。支渠沿线的水稻田、旱地都及时得到了补水浇水。
武引高高灌溉管理组工作人员 贺毅:渠道的输水功能得到有效提升,灌溉保障率由原来30%提升到现在的55%,有效保证了当地大春生产用水。
今年,绵阳启动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已完成境内“武引工程”4条干渠及分干渠现代化改造,完成投资1.6亿元,新增恢复灌溉面积7.6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46万亩,灌区蓄水保供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此外,当地还成立供水防汛抗旱服务队,及时向灌区调水,有力保障灌区春耕生产,今年计划完成灌面129万亩。
(涪江观察记者 鲁文林 王何力 尹秦 朱博文 文/图)
编辑: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