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梓潼年画技艺逐渐失传,成为了梓潼人尘封的记忆。1989年底,调入梓潼县文化馆工作的罗智婉,到成都与她的姐姐、著名画家罗智慧见面时,一位画界前辈建议她:“梓潼文昌文化丰富,你应该去画本地特色文化。”于是,罗智婉就开始与梓潼年画“结缘”,一画就是20多年。
从那以后,罗智婉一有空,就去造访七曲山大庙,在大庙建筑群、文昌经诰中,她发现了不少文昌木刻图,了解到以文昌文化为元素的梓潼年画曾经风靡一时,让她兴趣陡增。她还专程登门向著名画家龚学渊请教梓潼年画的文化脉络,学习梓潼年画的绘画技法。
1990年初夏,罗智婉创作了她自己的第一幅梓潼年画《文昌加冠》。此后,她利用休息时间走访民间,搜集到武将门刻画、文官门刻图、《鹿鹤同春图》木刻图等大量梓潼年画木刻图本,丰富而极富内涵的素材,激发了罗智婉的梓潼年画创作激情。
梓潼年画最初都是木刻版,但因刻版技艺遗失,罗智婉就采用线描、手绘方式进行创作。先是根据年画素材手绘初稿,经过反复修改定稿后,再以宣纸拷贝,勾出线条后上色。罗智婉还改变原来梓潼年画色彩单一的缺点,综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让梓潼年画变得色彩鲜艳起来。
近年来,在梓潼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梓潼年画开始复苏。以罗智婉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人,对梓潼县境及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收集了数百张木刻画、壁画、年画、石刻画等素材,潜心整理研究,不断摸索创新,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努力,创作出一系列传统风格的梓潼年画。2006年,梓潼年画被列入“绵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罗智婉入选“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梓潼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罗智婉:“通过我自己这么多年的挖掘整理,在传统基础上也画了不少的东西,但在这期间呢,也有很多波折,比如说一些同事、外人的不理解啊,或者讽刺。最早很多人说我这个不是年画,我当时很失落,但是我老公和娃娃还是觉得我很不容易,还是鼓励我支持我,叫我坚持下去,把这个年画画得更好。
近年来,罗智婉等人挖掘、整理、创作的梓潼年画,参加了第五、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年画展演,参加了在梓潼七曲山大庙举办的第二、第三届中华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成为沟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连接的纽带。在家乡梓潼,罗智婉等先后印制15000余张年画画历,走村进户赠送父老乡亲,免费发放机关单位。罗智婉还受聘担任梓潼文昌二小、绵阳安昌路小学、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辅导老师,辅导学生学习创作梓潼年画。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让穿越千年中华文明瑰宝之一的梓潼年画,开始重新焕发生机。著名画家吴映强曾对罗智婉的梓潼年画评价说:“用笔简约、质朴,工艺精细,线条流畅稳健,画面圆润浑厚而不失雅致?!?/p>
编辑:scmy_lih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