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江油市含增镇长城新村年过八旬的崔荫森,却用孝心演绎了一段敬老爱亲的感人故事。面对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母亲,他把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诠释得淋漓尽致,直到两年前母亲去世。面对久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执子之手,与子借老”。多年来,照料母亲和妻子起居,几乎成为崔荫森生活的全部。生活带给这位老人太多磨难.他几十年如一日,用孝心和担当演绎了一段敬老爱亲的感人故事。
笑对苦难要做亲人一生的依靠
“父亲还在世时.我依稀记得,他就给我买了《大学》《论语》等经典书籍,鼓励我背诵、练习,希望我从这些名篇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贝抟裆K担砸涯鞘蔽薹ɡ斫飧盖椎牧伎嘤眯?,而他却用行动践行“孝道”。
30多年前,崔荫森劳累一生的母亲双目失明了,后来,母亲又在家中意外摔倒.将股骨摔断.从此瘫痪在床,全靠崔荫森悉心照料。长时间的卧床,使其母亲生物钟素乱,一夜得起来好几次,崔荫森用感天动地的孝心深情诠释了为人子女的义务。
屋漏偏逢连天雨。1993年,崔荫森的妻子赵蕴华患上白内障.虽然置换了人工晶体.但还是在2008年因青光眼晚期失明,后来因腰椎压缩性骨折,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照顾两位患病亲人的重担,抚育两个女儿的责任,全部压在了崔荫森的肩上。
孝老爱亲尽管艰难却饱含幸福
每天早上7点半.闹铃都会准时响起。崔荫森起床先是给母亲洗脸.翻身、擦身,帮妻子穿衣服.洗漱.梳头,然后再去做饭。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喂饭害怕烫着噎着,吃一顿饭需要 20多分钟。有时饭冷了,还要再热,等母亲和妻子吃完了,崔荫森的饭菜也凉了。他匆匆吃上几口饭,安顿好他们就又提着菜篮出门,去准备当天的午饭。
天气晴好时.崔荫森会将母亲和妻子或背或扶到楼下,透透气、吹吹风,和邻居们聊聊天.与母亲、妻子共忆过去快乐美好的时光。每天晚上,他都会给母亲按摩腿部.防止母亲腿脚萎缩。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卧床的母亲身上清清爽爽,肌肉没有菱缩,没生过一次褥疮,房间也干净整洁。
为方便照顾母亲和妻子,崔荫森把母亲和妻子的床安置在同一间房里,他则睡在两张床中间。常常前半夜照顾母亲,后半夜照顾妻子,每天晚上睡不到3个小时。为了省下钱来给母亲和妻子看病补充营养,崔荫森学会了做面条、包子和饺子。为照顾母亲和妻子的喜好,崔荫森每次都要做两种饺子,蒸饺给母亲吃,煮饺给妻子吃。
言传身教好家风引领文明风尚.
孩子们长大后看着父亲太辛苦,曾劝说他请保姆照顾。他却说:“保姆不会像我这么细致地照顾她们,我照顾了几十年.知道怎么做才能照顾好她们?!贝抟裆氖录1辉嚼丛蕉嗟娜酥?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赞美,他摆摆手说:“作为儿子和丈夫,这都是我应该做的?!?/p>
2017年9月,崔荫森104岁的母亲王淑芳离开了人世。崔荫森孝老爱亲的故事不仅感动了周边人,也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但他认为自己只是尽了一个为人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在崔荫森的言传身教下,家里的小辈耳濡目染,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崔荫森的女儿、孙女都会回家,尽量多做一些家务,以减轻他的负担。
“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榜”“四川好人”等荣誉纷至踏来,崔荫森还在北京接受了表彰,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拔蚁衷诓唤鲆龊米约杭依锏氖虑?还要带动更多的家庭走向文明?!比缃?崔荫森经常到社区、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去宣讲,用良好家风引领倡导文明新风尚。
家风是盛满亲情的陈年佳酿,是延续传统的精神薪火。崔荫森用自己行动深情诠释了“百善之首孝为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
编辑:scmy_lih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