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楼茶楼约茶联系方式_快餐200一次vx价格范围,3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qq,51pc·mc品茶安卓官网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文明村镇
赠我一支艾,香飘十里远——三台县断石乡中和村掠影
2019-12-10 10:01:00 绵阳文明网

三台县断石乡中和村掠影

  “岁岁春草生,青青艾草明”。

  生在田边,住在墙角,赠我一支艾,香飘十里远。

  它,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混杂着浓烈乡土气息。它,是历代医家圣手的治病良药,又是那一抹乡情依依的乡愁。从文天祥的《端午即事》“赠我一支艾”,到王国维的《浣溪沙》“人间争度渐长宵”,从端午辟邪良药到重阳登高忆乡,艾草的故事从古传到今。时至今日,在三台县断石乡中和村,以“艾”为媒,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从离乡千里,到归乡创业

三台县断石乡中和村掠影 

  仲冬时节,走进断石乡中和村,一派溪水横流。整治一新的庄庄堰,潜鸭嬉戏,寿客、家菊片片绽放,映照在绿水青山之中的丘区小山村,飘荡着一股股浓郁的艾香。

  而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破败的景象。

  中和村,是典型的南路丘区山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长期以来,外出务工是绝大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村600多户2000多人,超过五成在外务工。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小山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离乡多年,根却在家乡。中和村如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牵动着很多在外的游子。2014年,村居换届。在外经商多年的李小勇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多年的经商,让李小勇意识到,中和村要想改变“候鸟”村的尴尬境地,必须培植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唤回在外打工的“候鸟”,才能振兴乡村。他与村党支书记谭碧华一道,谋划起了产业之路。

  通过调研走访,中和村生态资源较好,山地面积超过1100亩,生态公益林近千亩,森林覆盖率占全村面积的近四成。如何以较小的投入,带动更多的农户,撬动大的产业发展?经过多方考察学习,遍布田野乡村的艾草,被他们当成了致富增收的宝贝。

  找准产业发展的路子,村两委立说立行,说干就干。先后争取了美丽乡村、河道整治、村道路扩宽等项目资金,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艾草,组建起了中和艾专业合作社。

三台县断石乡群众在整理干艾叶

  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和村形成了艾草生产-加工-艾草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线,开发出艾草茶、艾灸条、艾叶枕头、艾草纯露等30多个艾草产品,村两委成员参与管理,产品销售所得纯利润10%向中和村集体提成。

  脱贫户谢玉清,丈夫常年患病,缺乏家庭收入来源。艾草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她凭着熟练的技术,在合作社打工每月就近就地能够挣到三四千元,不但如期脱贫,还照顾好了家庭。与此同时,艾草产业还吸引了大批的“候鸟”家庭回村创业。代桂花就是其中一员。她不但入股合作社,还参与合作社管理,既照顾好了家庭和孩子,也实现了在村就业。眼下正值艾草产品销售的旺季,代桂花还琢磨上了电子商务,进一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用她的话说,要让村民人人都有单签。目前,中和村的艾草收入超过40万元,30户脱贫户从中受益。

  ——从贫瘠山村,到富美新村

三台县断石乡艾叶制品

  发展产业,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中和村支两委清晰地认识到,发展特色产业只能解决群众增收的问题,与乡村振兴还有不少差距。因此,中和村着眼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入手,修订了村规民约,建起了村文化广场,修缮了堰塘、沟渠,建起了6公里的村道草油路,15公里的社道水泥路,新增9处垃圾房,建起了和美新家园,实现了天然气入户。

  青山增绿、产业增收、河道添彩、田园增色、小洋楼比比皆是,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与此同时,中和村还大力发展近郊旅游。每年在端午节举办采艾活动、撒江仪式,通过诗歌诵读、艾草采摘、艾灸体验、划船活动,大力宣扬艾草文化。在打响“中和艾”品牌的同时,也让生态健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台县断石乡群众拿着艾草包

  艾草青青,乡愁依依。

  赠我一支艾,香飘十里远。时至今日,这个曾经贫瘠落后的小山村,已然成为全省的“四好”新村。业兴、家富、村美、人和,上善若水,中和“艾”长。可以想见的未来,改变贫困历史的中和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还将更加的富美、祥和。(来源:三台文明办)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