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
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的
“名家开讲·涪江讲坛”第十九期
在绵州大剧院举行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葛剑雄
应邀作《蜀道与中国历史》主题讲座
千年古蜀道,在中国历史发展和巴蜀文明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当天,葛剑雄从蜀道的狭义与广义概念说起,介绍几千年历史积淀的蜀道沿线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褒斜石门、蜀道上的栈道、金牛古道翠云廊以及蜀道沿线的名胜古迹等,《蜀道难》等文学作品、《华阳国志》等历史著作、《水经注》等历史地理著作也与蜀道密切相关,在蜀道沿线还孕育了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具特色的蜀道文化。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葛剑雄在讲座中谈到,古蜀道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从秦并巴蜀到西汉政权,巴蜀都是大后方,对国家统一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古蜀道打破了古巴蜀的封闭格局,也是秦汉至明清时期移民入蜀的通道,推动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
葛剑雄特意谈到了绵阳与蜀道的关系。他认为,绵阳是蜀道南向的汇合点、集散地,是古蜀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成都平原的最后屏障。同时,绵阳地处高山与盆地的过渡带,多样的地理景观孕育了丰富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他还以川藏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川黔铁路、川藏铁路、三峡航道等为例,对现代蜀道进行解读。
在当天的讲座中,不少观众一边听一边记录,有的还拿出手机拍摄课件。讲座结束后,现场听众纷纷表示收获不小。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副馆长左彩龙说,当天的讲座有历史的厚度、文化的深度,特别是大量史料的灵活运用,让他对古蜀道有了全新认识,也为今后的工作中有效运用蜀道文化,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
(涪江观察记者 张登军 唐云峰 文)
编辑:站点管理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