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今晚(3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真抓实干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专栏,聚焦绵阳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以建立中试服务公共平台为抓手,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具体报道如下:
这两天,位于四川绵阳的一家新能源企业正在加紧生产一批新型集成封装式锂合金电池。该产品具有低温性能优越、体积能量密度大等显著特点,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等领域。
该技术成果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团队,通过绵阳当地中试服务公共平台全程培育、对接资源,不到半年时间就实现了成果转化并走向市场,今年一开年,企业便成功拿到500万元的机器人电池订单。
项目的快速转化,是绵阳以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建立中试服务公共平台为抓手,绵阳聚焦中试关键渠道、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推出了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引育、研发平台培育、金融支撑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为其提供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等全方位服务,促成大量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产学研合作。
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运营部负责人 杨海川:我们以中试服务公共平台为抓手,着力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通过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院地企协同转化等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从“样品”变成“产品”,从“书架”走向“货架”。
平台上线以来,已为50家企业提供中试服务120余次,推动重大成果转化20项。
编辑:站点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