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的绵阳市驻点工作组联合参与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绵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了涪江第三次水生态调查工作。
本次水生态调查——
◆对鱼类、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进行采集;
◆开展水环境监测和生境调查;
◆首次将eDNA技术和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难以直接观察或捕捉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中。
eDNA监测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易于收集样本,能快速识别大量分类群。通过分析涪江水体样品中的DNA片段,判断鱼类和底栖动物、着生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物种信息,大大提升了涪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的效率。
同时,依托eDNA监测技术,有关人员能进一步掌握涪江流域水生态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提升水生态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じ⒔饔蛩肪?、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逐步向“三水”统筹、系统治理转变,“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成为新时期的治水目标。开展水生态调查评估,摸清生态“家底”,对推动涪江水生态环境?;すぷ骶哂兄匾庖?。
据介绍,驻点工作组将进一步开展涪江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分析涪江水生生物种类空间分布特点,为绵阳市科学开展区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河流水生态监测等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涪江观察记者 尹秦 王泽宇 文/图)
编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