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如画。
忠兴镇兴合村开展婚俗改革实践活动。
四川文明网绵阳讯(周钰)盛夏时节,走进绵阳市游仙区各个乡村,迎面扑来的是清新舒畅的空气,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淳朴和谐的氛围。寓教于乐的文化墙,引导群众崇尚文明;鲜活生动的文明实践,引领群众崇德向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倡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
一城文明风,满城皆新景。近来年,游仙区将移风易俗作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通过积分制、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社工站等新平台开展移风易俗,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宣教并重 文明入脑入心
近日,在游仙区小枧镇,志愿者们深入辖区内各家各户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活动。
在志愿者们带领下,居民群众一起学习村规民约的内容、意义?!叭缃?,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明公约’,不仅‘约’出了乡村治理新气象,更‘约’出了乡风文明新生活?!毙¤耪蛳喙馗涸鹑吮硎?。
人情风、吃喝风、迷信风、攀比风……乡村里的这些陈规陋习,是群众的难言之隐、心头之痛。游仙坚持宣教并重,运用接地气的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对陈规陋习说“不”,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今年清明之际,在游仙区一处陵园内,园区免费为市民提供桶、抹布、毛笔和漆料等物品,倡导市民选择擦拭墓碑,摆上鲜花祭奠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前期我们通过短信、抖音、朋友圈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绿色殡葬,平安祭祀’,并在陵园入口进行文明祭祀劝导,提倡大家用鲜花祭祀,同时我们也为市民提供免费物品,以便他们在祭奠过程中可以对墓碑进行打扫整理,并对部分墓碑上已经掉漆的文字进行描摹补漆,帮助市民通过环保祭奠方式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绷暝案涸鹑私炝炙怠?/font>
不仅如此,为倡导安全祭祀,过“平安清明”,游仙区新桥镇王家坝村还组织村里的应急小分队,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并为村民们分发文明祭祀宣传单,帮助村民进一步了解相关要求?!按迳先梦颐遣灰鹬纸?,文明祭祀?!蓖跫野哟迕裾猿鹚担八晕医衲暌泊蛩阌孟驶漓?,然后扫一下墓,不再燃烧香蜡纸钱了。”
近年来,游仙从宣传引导入手,着力营造移风易俗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民政微信公众号、直播游仙,加大对有关规定的宣传力度。并以“节地生态、绿色祭祀”为契机,大力推行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绿色生态节地葬法,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绿色祭扫服务,引导群众文明祭莫、低碳祭扫。
一场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文明理念传播游仙乡村大地,入脑又入心。
示范引领 涵养时代新风
在游仙,游仙婚俗改革试点正扎实开展——革除婚姻领域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高额婚宴花费、高额人情随礼等婚俗陋习,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5月19日,新桥镇社工站、未成年人?;ふ玖虑耪蚋玖埂靶腋;橐隹翁谩毕呦陆沧?月19日,游仙经济试验区社工站(未保站)联合汉仙桥社区,共同开展“因你而来,遇见美好”婚俗改革宣传进社区活动;5月20日,游仙区民政局举办“爱在游仙”青年人才联谊会……
络绎不绝的活动,让婚事办理中高额彩礼、婚宴大操大办、人情随礼偏重、盲目攀比心理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采用集体婚礼、文化婚礼、民俗婚礼等庄重文明婚礼形式的比例显著提高,喜事新办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群众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开展活动只是我们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力举措之一?!庇蜗汕裾值匙槭榧?、局长刘新生介绍,近年来,游仙一方面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提供新婚辅导、心理疏导、离婚辅导等服务,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帮助夫妻学习增进婚姻幸福、化解婚姻危机的技巧,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构建婚俗新风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教育、规劝、奖励等方式引导村民遵守相关规定。加强婚姻登记场所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婚俗文化展览、设置婚姻文化墙或展厅、开办婚俗文化博物馆或婚姻家庭文化基地等方式,宣传优秀传统婚俗文化。
如何破旧立新,示范引领也很重要。游仙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在办理婚庆嫁娶事宜时,主动做到事前报告、事后备案,严格遵守标准规定,不违规,不超标;要勤俭节约,抵制高额彩礼、奢华婚礼,不借机敛财……
示范村带头作用也不容小觑。游仙组织各镇(街道)选取1个行政村(社区),打造婚俗改革示范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制定本村红白喜事制度。创新农村婚宴举办方式,鼓励村委会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等场所,为村民举办婚宴提供便利,防止大操大办、浪费攀比。
凝聚合力 共建美好家园
走进游仙区信义镇刘家社区,迎面而来的宣传栏上,张贴着社区居民公约——“社区居民应自觉遵守殡葬管理规定,红白喜事不得占用街道,不得铺张浪费,10桌以上按照规定报批。违者在红白理事会评议后还将在社区红黑榜进行批评……”
“自从社区有了红白理事会,居民自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极大地减少了铺张浪费,遏制了攀比之风,形成了良好的社区风气?!绷跫疑缜匙苤榧亲蠡硭?,红白理事会“理”出了文明新风尚。
此外,刘家社区扎实抓好“制度建设”“宣传引领”两个着力点,并将不良风气在社区红黑榜上进行曝光;常态化发放居民公约手册,利用社区阵地、场域公示栏等强化移风易俗氛围,发动党员志愿者率先垂范,引领居民自觉遵守居民公约。
目前,信义镇18个村、3个社区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并成立红白理事会;在职党员干部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信义镇通过多管齐下,强化了村(居)民自治,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有实招见实效,营造出文明向上的乡村文化风貌。
走进全国文明村——游仙区新桥镇同福村,乡村道路干净整洁,美丽庭院花草吐芳,左邻右舍团结和睦……处处洋溢着乡村文明新风尚。
作为全国文明村,同福村着力村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村规民约、先进典型、公民道德银行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引导村民践行移风易俗,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让“文明之花”在这片乡村土地竞相开放。
如何真正让文明之风浸润群众心田?近年来,同福村在游仙区率先开展了“公民道德银行”建设,倡导村民将公德装在心中,将道德存入“银行”。在一本本特殊的“存折”上,详细地记载着村民做好事所获得的积分:参与河道清理志愿活动记3分、为村修建道路筹资1000元积15分、未尽赡养义务扣30分……“这些积分用处可多啦,不仅能在镇上的超市兑换奖品,还能成为村民办理贷款的依据?!蓖4宓匙苤榧浅陆芩?。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游仙正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与管理约束,坚持示范引领带头作用,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用文明为乡村“铸魂”,用新风“点亮”乡村。
编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