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点火!”6月7日12时10分,随着响亮的发射口令,搭载着“绵阳星座”首发星“涪城一号”卫星的运载火箭点火升空。13分钟后,卫星分离入轨,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涪城一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是绵阳向商业航天进军的里程碑实践,也标志着绵阳空天产业集群发展“飞”入“新轨道”。
作为首颗四川造SAR遥感卫星、“绵阳星座”首发星,“涪城一号”卫星是我国西部地区首颗自主研发制造的C波段平板可折叠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由绵阳涪城卫星工厂于2022年6月开始生产,2023年3月下线,4月13日出征卫星发射中心。
据了解,“涪城一号”卫星总重约300kg,最高分辨率1m,具备全天时全天候InSAR干涉成像功能,可以实现对地表毫米级的形变监测,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达到国内SAR卫星的最高分辨率。采用二维电扫相控阵天线,能够实现目标快速切换,支持一次过境同时拍摄多个相近目标。同时,“涪城一号”卫星还具备波位灵活切换能力,可以实现沿迹灵巧成像,并支持视频SAR和多景图像合成,形成动态影像。
作为一颗商业SAR卫星,“涪城一号”能通过提供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持农业、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领域遥感数据应用,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介绍,“绵阳星座”由6颗SAR卫星、地面站和数据中心组成,计划采用多轨道面部署、双星编队飞行等设计,将成像周期缩短至2-5天,极大提高目标重访及InSAR干涉测量能力。
“涪城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绵阳星座”组网全面启动。项目建成后,将对全球覆盖带内任意地区具备10-12小时内成像能力;实现对四川省每5天、或全国中南部地区每月一次干涉影像成像能力,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交通、环保、水利、农林、工业生产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可为我国中南部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高质量的SAR遥感数据。
编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