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根据国家需要,不断转换研究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埋首于核武器、高技术研究、国家攀登计划、基础研究等不同领域的每一项研究,哪里需要去哪里,干一项精一项,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他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张信威。
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张信威开始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他靠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脱颖而出,不久便独立承??蒲腥挝瘛T诘H慰蒲凶槌な?,他经常24小时倒班连轴转。在大量的理论模拟基础之上,张信威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具有强抗干扰能力的核武器小型化理论原理和结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被确定为核试验的工作模型,奠定我国核武器小型化物理原理研究和结构设计的基石。
1986年,张信威接受组织安排,转向高技术方面的研究,先后任国家高技术某主题总体研究和论证专题专家组成员、组长、顾问。和过去一样,不管走到哪里,他总是随身带着一大包技术资料,走到哪里看到哪里。
1996年,他再次转换研究领域,参加国家攀登计划中“计算材料科学的物理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他创新性地使用计算代替实验手段,以第一性原理计算方式对材料性质进行研究。与他人合作,开展贮氢金属与氢及氢同位素的相互作用、氢的吸放动力学、碳60及其掺杂第一性原理等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完成有关系列理论计算。
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在一段时间之内,专注于一个科研项目也许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根据工作需要,不停地转换研究领域,并能够始终殚精竭虑地埋首于每一项研究。
而张信威,就是如此坚持下来的。近十几年来,张信威又开始致力于没有传统理论支撑的异常核聚变实验和理论研究。他广泛调研,亲自上加速器做实验,首先推出小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并在国内外异常核聚变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明确表述小氢原子模型。
张信威撰写总结报告和论文20篇,获得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以及杰出贡献荣誉奖?;瓜群蠡竦萌蒲Т蠡峤焙凸铱萍冀浇币坏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和部级劳动模范称号。
编辑:编辑
相关推荐